【橙訊】最近有一款全新繁體字型正在眾籌中,它是「思緒俠造字」出品的「思緒重生體」,截至發稿時間,它已進入眾籌的第4天,目前籌得目標金額的三分之一,進度喜人,這款新字型究竟是否能如其所願成功獲得大家的支持呢?眾籌時間還剩55天,大家拭目以待。

關於「造字」的起源,思緒俠造字字體總監Roy Chan在不同的訪問中介紹過多次:唸廣告出身的他畢業後在不同公司擔任設計師,發現不少好看字體都缺繁體字版,被迫「自造」。這樣的經歷對不少設計師來說其實司空見慣,但Roy則自立門戶做起了字體生意,開設「思緒俠造字」公司,創立社群「香港字體關注組」,甚至決定做一款「香港特色繁體字」思緒重生體,希望能帶領大家進入「繁體新時代」。

編輯:羅茜
拍攝:張卓傑
剪輯:張卓傑
設計:何佩雯
責編: Trista Luo
編輯: Trista Luo

「造字」與「造字體」

「造藝術字」最大的要求,除了字體特色符合使用情境,其實是「好看」。在思緒俠造字近兩年出品的日曆中,可見不少他們創作的美麗字體,這些字體各有特色,配合每月的主題和插畫,令人印象深刻(小編最喜歡的是12月結合冰塊和氣泡效果的字體,有種清涼又似乎要融化的感覺)。

但「造字體」,因為涉及的字數多,要保持字體特色一以貫之,需要進行多番調整,甚至連日常看似普通的一個小小的點,都需要發展不同的「變種」,以符合不同的字、不同位置的需求,是精益求精的大工程。

團隊介紹稱,字型選擇眾多的英文字體一般只需製作約300個字元,相比起來,字元總數成千上萬的繁體中文便明顯較為繁複,也自然要耗費更多時間心力。跟據台灣教育部所編訂的中文字編碼庫,電腦中常用的繁體字共有13,051個,並可劃分為5,401個「最常用字」及7,650個「次常用字」。因此,一套完整中文字型動輒便需花上以年計的時間去完成,而這也是市面上繁體字型少之又少的主因。

「有個前輩對我說,造藝術字是種樹,但做一套字體是建森林,如何可以設置好土壤和水分,保障森林中的每棵植物高低一樣、肥瘦一樣、葉數一樣,是大學問」,Roy說。

與字體打交道多年,Roy覺得自己最大的變化,其實是感到「不足被越放越大,設計上和做人方面都有」,但意識到不足反而是前進動力,而他也認為,在保證字的一致性的前提下,試著推出一套新的字體,不一定要一口氣做得很完美、人人都覺得好看,「新穎、有可變的空間,也是一套字可以有的特性」。

圖:橙新聞

不夠「溫柔」但「很懂變通」的重生體

說了這麼多,是時候一起來看看這套「思緒重生體」。據Roy介紹,這套字體創作於2020年年中,當時香港經歷近兩年間的社會運動與疫情,社會上瀰漫著無力與灰暗的氣氛,他與團隊想要「在字體上創作一些和大家生活有關的東西,來打氣、或者代表他們的聲音」,於是首先設計了四個字「香港重生」,這也是重生體的雛形。

其後,團隊把這一字體應用到一些大家熟悉的歌詞中,比如「假使世界原來不像你預期」、「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發現字的觸感和靈性很能代表身處這個時代的人們的心情,也有能力發展成一套完整的字體,便開始著手製作。

重生體的特色,是在宋黑結合基礎上,加入獨一無二的個性:根據官方介紹圖中的描述,這一字體的橫筆以「雪糕筒」作結,採用鋤頭般的還擊回勾,逆筆順以曲線收筆,減輕視覺疲勞,而點則有三種不同的設計,應用在不同的情況中,最後還有營造視覺直線和調整粗幼、重心的巧思。

Roy透露,其實在他心中還有一些藝術字有能力發展成一套完整字體,比如下圖中的「思緒俠」,但「不那麼能代表當下的香港人,和大家有共鳴」,最終還是選擇了重生體作為「思緒俠造字」的第一套字體。

從上述的字體介紹中可以看到,「重生體」是一款有棱有角的「剛強」字體,但它也進行了一些處理,來淡化這樣的「凌厲感」:「口」字部的底部橫筆摒棄了鋼筆和雪糕筒等裝飾,換成有輕微弧度、逐漸向左收窄的回筆。以相對柔和的收筆,為字體添加一點柔和的氣息。

「如果整個字都是那麼重,出來一定不好看,就好像社會中很多問題要解決,是否隨時都要用角和尖端來解決呢?都未必,我們都需要找地方來舒緩和遊走。」Roy說。

重生體還是「香港第一套全民參與的字型」:思緒俠團隊經常在官方Instagram賬號上推出投票帖,請大家選出自己心目中筆畫的走向,目前發出的九個徵集意見帖已經有上萬人次投票,而團隊真的會根據大家的反饋意見來進行下一步的設計,讓對字體感興趣的人士、或者潛在買家更有參與感。Roy表示,「既然我們打著『香港字型』的旗號,又沒有人知道『香港字型』應該是怎樣的,不如就從做試用版、發起投票開始嘗試,與用家產生更多更深的聯繫。」

思緒俠IG賬號邀請大家填問卷的帖文
對一些已有的中文設計字體的「微調」,也是思緒俠IG上很受歡迎的內容

文字和字體息息相關

重生體預計會做5,300個字,當中的4,900字是繁體常用字,而剩下的400字則是「香港特色」的繁體字,如嘅、咁、啲之類。Roy覺得,台灣繁體造字發展更為成熟,當中會放入具有當地特色的客家話和注音字,而作為「香港字體」,也需要將當地特色保留和融入,當重生體被其他地區的繁體使用者運用,也是一種文化輸出。

圖:橙新聞

小編留意到,思緒俠造字團隊製作了不少以藝術字為主題的周邊產品,除了前文提過的日曆,還有手機殼、紙膠帶、麻雀、利是封、杯墊、口罩等,上面的文字也都很有特色,有的很「喪」,如鏡面手機殼上的「人生只是白活一場」、「努力也沒用,不如不努力」,有的則直接是團隊原創的句子,如「期盼小店的情味,捱得過這場城市生存遊戲」、「亂流暖流,樓下常餐依然照舊」。

Roy表示,在文字選擇上,不會刻意追隨潮流,因為畢竟「跟慢了就會淘汰」,而他們更希望從生活入手,透過文字表達大家長期能見到、很有共鳴的東西。「有些人覺得一些內容是老生常談,很難有突破,其實也不是,我們玩獅子山元素已經好幾年,依然覺得有很大空間可以發揮。」

圖:橙新聞

做藝術字的機構、公司那麼多,「思緒俠造字」的優勢又在哪裡?Roy短暫思考後回答:「要說優勢,或許是我們結合了想法、藝術字和產品。我覺得文字和字體分不開,可能本身是很美的字體,但字體反映不了內心,又或者不同的字體適合表達不同的內容。」

圖:橙新聞

他指了指牆上的重生體:「比如說重生體,你見到『剛強』兩個字,會覺得很適合用,『溫柔』就不適合,重點是擺在一起覺得『很合理』,而看到字的時候,真的可以感受到情感。」

圖:橙新聞

繼於去年10月推出1,000字的試用版後,「思緒重生體」目前正式開啟眾籌。團隊表示,眾籌第一階段的 5,300 字雖然已能應付近乎全部設計上所需的文字,然而也有唏噓的「唏」、叱咤的「咤」等不屬最常用字、卻偶爾會用上的缺字,仍有待眾籌第二階段的 8,800 字去解鎖。

「雖知道創造一個新字體的工序相當繁複,而且成本龐大,但我們還是會堅持做,除了讓大眾有多一個繁體字型的選擇之外,更是為了傳承繁體字的文化,讓香港人也會為香港製造的字體而感到驕傲」,團隊在介紹中這樣說。這樣的一款「香港特色」繁體字,又是否能打動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