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歐文為主要語言公司一樣,Uber 於2018 的一次 rebranding 中研發了一款專用於 app 內使用和品牌形象專屬字體-【Uber Move】。
今次就帶大家細閱設計公司為什麼如此設計和字體對品牌形象的深遠影響力。

曾經有一些時間,Uber 使用左方的導航設計取代了黑色和銀色的“U”,和這次rebranding的Logo一併抽起。「我們聽到的一件事是,很多司機和乘客不明白這個符號是什麼。比起擁有一個新的Logo並花費大量資金來提高知名度,我們更不想令顧客信任度下降。」Forest Young, Wolff Olins的創作總監

有趣的是大家以為先有字體或是Logo再做延伸。然而設計師表示字體與品牌已有一種密不可分的關係,字體和Logo是同步發生。
他們參考了大量交通字體。像:美國的 Highway Gothic 和德國的交通字體 DIN。

為什麼近年大部份公司Logo都轉向無腳字的扁平化設計呢?很大原因如下:
1 .極簡化有助用户用最近時間想起你的品牌特性
2 .更萬用和可信賴,可以無限托展品牌可能性
3. 更重要是,大公司不再需要一個極富設計感的Logo來突顯他們的性格,而是從他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就可以了。

除了Uber 以外,還有不少公司會委托字體公司製作一套字型供內部/廣告展示用,以加強其品牌感染力。
而華文為主的公司,則有資生堂書體,阿里巴巴普惠體,騰訊體等有自家品牌字體。